找到相关内容319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那唯识理论的初探

    是无常”的时候是指声而言。之所以称为有法是因声持 有“无常”之法。但“有法”并非只有一相,例如声同时也 含有“无常”“所”“勤发”等。而“根非一切行” ... 理论,给与体系化的是无著和世亲两兄弟。他们主张离心识 而有外境存在的是概念虚妄,这是从无始以来就根植于众 生错误经验的潜意识中的。而进一步地,对于人类这种错误...

    陈宗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846718.html
  • 临终关怀与助念往生

    愿念佛,临终中风失语,神识昏迷,遇善友助念,其功德利益,不可思议,或有转醒,得佛声,则能发起信愿,跟随念佛,即得往生。设令昏迷至死,于中阴身期间,得佛声,也可忆起平素信愿。即或不能今生往生,遇善友念佛胜缘,也能增长来世往生净土之善根。 (四)、聋者 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的业,感得此报。其耳根虽缺,不失,所以断气之后,第八识自然能能觉能知,如果得到善友助念,以坚固信愿,一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549322.html
  •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(1)

    弟子中的上首,俗称“大师兄”;二,“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”,音声是耳根所对境,声尘居先,正如观音耳根,一始一终,互相呼应,所以结集经藏者,将声尘居首。乔陈那本是;圆教大士,他悟音声即如来藏当选真如,本自不生,故证无生果。然为启导小根人人道,则现作声,证声果。声尘由众缘和合而生,缘生缘灭,相妄性真即“性音真空,空真音”,悟此则证实相圆理。  若对此方众生根机,是否可作平常人的修之法门呢...

    普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1.html
  • 散记第四集(1)

     *     问:观呼吸生灭的那个“观”跟我们听佛号的“”,两个是不是同样的?   答:你听是用耳朵,观是用你的常住真心──心观,我们念佛也是藉你舌根的因缘  显发你常住真心。常住真心是你的佛性,...侧散记第四集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目录   壹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450566.html
  • 十三祖生平与净土思想

    ,但运用与见性,亦能通晓无碍。在念佛三昧中, 能睹见渊深、凝寂、虚灵之镜(心)体,悟证灵性本原湛明一体,清净透明, 法尔自然。以本心聆听内在的念佛玄音,能令尘劳挂累日渐消除,滞塞的情执 徐徐融化...不灭的观点,认为神之传于异形,犹火之传乎异薪;薪异而 火一,形异而神同。惑者但以一生为尽,故以形朽而神丧矣,而人之所以生死 流转者,乃因无明贪爱为惑为累。无明掩其照,则情想凝滞外物;贪爱流其, 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4353240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

    ?就是是生起心的根本,生起心的能量,是心的本原。没有性,对境生不起心来。犹如电,虽不能目见,但一切照明、动力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。前面我们已讲过,之所以眼能见、耳能、鼻能嗅、舌能尝、身能触、意能思,均是的作用。视性、、嗅性、尝性等,均具有各种功能,能发挥各种作用。所以,心是由性生起来,才派上用场的。是体,心是用;是理,心是事。是真实永存的,但却无形无相,经上有时亦谓之“真心”。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858288.html
  • 将佛法世俗化、浅化的证严法师(连载一)

    出现,就有六识自性的见性、、嗅性、尝性、觉性、知性的出现。有见闻觉知性出现的关系,就能够分别种种法,包括世间、出世间法。   由此圣教量及现实法界现观的证明,可知意识尚待意根、法尘相接触等因缘具足...正法共业;才有可能在发起慧之后,寻觅真善知识、依止真善知识,并在真善知识正确佛法知见教导、熏习下,外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后,于定、慧、福德具足及性障消除下,得以一念慧相应,终能明心证真,找到佛所说的真心...

    正光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2759110.html
  • 《楞严百伪》辨义

    考据。《楞严经》原文:“音声性动静,中为有无,无声号无,非实无性。声无既无灭,声有亦非生。生灭二圆离,是则常真实。”声音空生空灭,实无生灭;宛然不动,“是则常真实”。此开发本妙觉心之道也。虽...故佛经中只说入城乞食,不郊游。阿难何得过淫女之居,自取烦恼?此亦杜撰。其伪八。  ————所谓挂一漏万,岂能以大概之习俗,证成言之凿凿?  9、《楞严经序》列性疲骸副惹鹎Ф傥迨耍园⒘_汉。”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4960385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1)

      答:见中不立无物。  问:有声时即有,无声时还得否?  答:亦。  问:有声时从有,无声时云何得?  答:今言闻者,不论有声无声。何以故?为常故,有声时即,无声时亦。  问:如是闻者是谁?  答:是自性,亦名知者。  以上部分,是通过见和来说自性,主要说了以下几点意思,一是身心以自性见为见,自性见是清净见,如明镜照物,明镜湛然,无心而可照万物。二是自性体无形,不可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762084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:唯是心理学

    6、自性自果--分别功能,各个明朗;如眼见色不见声,如耳闻声不味等;外尘缘境,个自分别,从不混淆。也就是说,眼之见性,所见为色,耳之,所为声;鼻舌身等,亦复如是。  其次是种子的类别,或者说是...:走私,贩毒。  法句:因不务正业而自甘堕落。  二、唯识于心理的因素  唯识学上有:“三对相”之说,以遍计所执,依他起,圆成实性而建立一性各具,构成三对相的道理,确定唯识所现的因素,标明万...

    白云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7.html